昨天看了白岩松老师主持的电视节目《新闻1+1》。这期的主题是:常回家看看,不再是一首歌。内容是关于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(修订草案)的有关讨论。
不胜唏嘘。感慨颇多。

有些数字真的挺惊心的。截止到2011年底,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了1.85亿,占总人口的13. 7%。而据统计,子女们因为各种原因,每周看望父母一次的大约16.4%,每个月的比例是9.5%,每半年看望一次父母的14.9%,比例最高的是每一年看望一次的33.4%,很多年没回家了居然为11.9%!也就是说,在所有家庭里,儿女每半年及以上看望父母一次的总比例超过了60%。
没有统计进去的是,有些子女回家,不完全是关心看望父母,很多时候还是为了让父母帮自己解决难题,托关系找门路,另一种形式的“啃老族”。

当然,就像有关专家所言,老年人的权益保障不是仅靠子女“常回家看看”就可以解决的,这其中至少有经济供养、生活照料、精神关爱三个方面。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劳动力的自由流动,“父母在不远行”这句古语未必适合现在的国情,而且就算子女在身边,完全靠子女供养及照料老人,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,也不太可行。这两个方面需要政府承担起责任来,大力加强并完善社会保障及养老体系,让老年人老有所依、老有所养。
但是,老年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呢?这不是经济发展了、制度完善了就能够解决的啊。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,那里的老年人生活富足,没有任何生活与经济压力,但他们仍然孤独寂寞。我们国家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,尊老敬老是我们的优良品德,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发展,把自己原有的好传统丢失了呢。

有想到了节目的开头,一段选自张扬导演的电影
《飞越老人院》的片断,颜丙燕扮演的角色说:你算没算过这么一笔账,我们的父母现在都有七十岁左右了吧,我们假定他们还能活20年,以我来说吧,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能回家过,其实也就是五六天,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两三个小时,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,二十年是200多个小时,想想就觉得可怕,总觉得20年还很长,可是这么算下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只剩下十几天了。
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。这几年每每想到父亲的离去,就会深深的遗憾和自责,那几年刚刚出来打拼,忙于在外面拍戏和工作,虽然有空就会回家,但还是感到陪他老人家的时间太少了。现在,后悔已经没有机会了。所以,我会更加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,不拍戏的时候都会回家陪妈妈,除去吃饭应酬能免则免。我可不希望未来跟老人相处的时间只有十几天、半个月而已。这太可怕了!!

再说回“常回家看看”是否应该立法的讨论,其实我认为,与其讨论是否应该立法,立法后存在怎样的执行力度等等,都不是关键所在。其最大的意义,是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普遍关注,只有人人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从上到下都能够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,从社会层面上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,从家庭层面上时刻关爱老年人的精神需求,我们的父母以及将来的我们,才有可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进程中,真正有所收获,真正展开笑颜。
评论